技术
模式分为三种:延续模式,反转模式和双边模式(可以双向运行)我们整理了一些有关技术模式的
备忘录,以便您可以记住所有模式以及它们发送的信号的重要性。
我们在这里列出了大多数技术模式,当它们形成时,它们指示价格将走向哪个
方向,这是我们需要牢记的。
你需要将这些内容以备忘录的形式
记下,以便
你在进行真实账户交易之前熟悉这些技术形态。
重要的是你提前设置好了
自设
停损单(stopentryorder),因此,能够在任意方向捕捉到
即将到来的突破行情。
在入手之前,首先要有基本的了解。
外汇市场上有很多傲慢
的人,你
一定要
尽量避免成为其中的一员。
外汇市场
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很多人都很嚣张,没错,但他们的嚣张绝对不是一般的嚣张,而是傲慢。
外汇市场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嚣张的地方。
傲慢的人是不应该有问题的,问题是:
90%以上的人都是傲慢的。
问题是:90%以上的人都
不知道自己嚣张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傲慢藏在哪里?换句话说:他的傲慢是
不自觉的。
傲慢是很难治疗的。
竟然能把自己交给老师治疗。
第二个基本认识:尽量
找一个师傅,如果找不到就不要进入外汇市场。
即使你现在找到了,也未必能成功。
因为人类可能无法接受严格的训练。
一位熟悉
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对冲基金经理直言,此前印度相关部门为了遏制海外资本大进大出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曾考虑对外资短期投资行为加征资本利得税,对外汇市场短期投机行为加征托宾税。
但此项建议最终不了了之,导致当前海外资本较高的持股占比,以及不受限制的资金进出方式,俨然成为印度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一直无法解决的痛点。
坏账率居全球前列的
银行业如何抵御
疫情 相比外资大进大出,如何妥善应对疫情恶化所造成的银行业坏账
激增,更令印度相关部门“头疼”。
一直以来,印度银行业
坏账率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2018年印度银行业不良率甚至达到11.18%,位列全球首位。
然而,要化解银行业高坏账状况,绝非易事。
记者多方了解到,印度银行业的大部分坏账,来自国有银行。
而他们向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放贷过程,在审批流程、事后追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导致大量基建项目最终还款违约。
据印度国家银行统计,电力部门的基建项目不良贷款状况尤其严重,目前其不良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卢比。
为了解决越演越烈的银行业高坏账问题,2017年10月印度财政部曾释放“大招”,宣布在未来两年向国有银行注资约320亿美元(约合2.11万亿卢比)。
这也是印度银行业史上最大的一笔资本注入,注资规模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然而,此举治标不治本。
过去两年,随着印度银行业依然在放贷审批流程、事后催收等方面存在众多漏洞,银行业坏账率再度“抬头”。
去年5月,高盛、毕马威、摩根大通、标普四家国际权威财经机构研究员联合发布一项预测报告显示,在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共振下,印度商业银行在2020财年结束时的坏账率可能达到18%-20%。
为了遏制银行业坏账激增,印度相关部门可谓“奇招频出”。
首先,
印度央行率先放宽坏账界定标准,将坏账认定标准从逾期90天,放宽至逾期180天。
其次,市场传闻去年10月印度银行均收到来自印度央行的机密文件,内容包括禁止银行在疫情期间(2020年3月-2020年12月底)将贷款类坏账列入不良资产,以免巨额坏账对银行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要尽可能避免触发挤兑风波。
此外,印度央行还透露它与政府正在游说最高法院取消
延长贷款的法令。
去年2月底,为了遏制疫情造成的坏账激增冲击,
印度政府曾决定从当年3月起,因疫情影响而无法还贷的借款人(包括个人与企业)可以将还款时间延长半年,但到8月底延长还款期间到期时,印度最高法院又决定将这项措施延长至2020年底。
此举触发众多印度银行强烈抗议,因为延期还款已令他们遭遇极大的资本金紧张压力,甚至有些中小银行因资金只出不进陷入破产边缘。
“如今疫情持续恶化,无疑令印度银行业高坏账问题雪上加霜。
”对冲基金PGIM策略分析师NathanSheets指出。
一方面当前印度疫情重灾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印度银行向这些地区投放的贷款规模占比超过60%,随着疫情恶化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这些地区将爆发坏账激增风险,令印度银行整体坏账率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市场预期印度政府又会出台延长还款法令,令当地银行资本金紧缺状况日益严重,可能触发越来越多银行陷入破产旋涡。
“若印度政府无法妥善解决疫情恶化所触发的银行坏账危机,印度经济恐将遭遇重挫,有可能倒退数年。
”前述熟悉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如今全球投资机构都在密切关注印度政府是否会再度注资国有银行“化解”坏账危机,尽管这又将是一次“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救助行为——只要印度银行业贷款操作漏洞若得不到彻底根治,其坏账率又将很快回升跃居全球前列,始终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参与评论(0)